缺工真相》工廠無人做、老殘沒人顧 業者示警:台灣5年內恐找不到移工
Nov 30 ,2021

彰化水五金廠,印尼移工把900℃的銅液,舀進水龍頭模具上成形。因為現場太熱,要三人輪流作業。圖片來源:謝佩穎攝


文 -盧沛樺、陳育晟・天下雜誌737期

發布時間:2021-11-30


1992年,台灣立法正式開放引進外籍移工。30年來,台灣從來沒有一刻比現在更需要他們。

 

午後斜陽把淡水河口染成金色,正如火如荼興建中的淡江大橋,是名設計師哈蒂(Zaha Hadid)的遺作,完工後將是全球最長單塔斜張橋。但目前正面臨缺移工的嚴峻挑戰,「原本配額有306個移工,現在只進來109位,其他全部卡住,」承包該工程的工信工程總經理江啟靖語帶無奈。

 

政府為了改善營造業缺工,陸續鬆綁公共工程、民間工程引進移工的限制。未料5月國內疫情來得又急又猛,國門被迫封鎖,把所有移工全都鎖在國境之外。

 

新的人進不來,舊的人被搶走。


公共工程在戶外施作,要日曬雨淋,不如蓋廠辦舒服,移工愈來愈難找。圖為淡江大橋工程。(謝佩穎攝)


自中美貿易戰以來,台商一個挨一個回流蓋廠,加上台積電全台擴廠,有本事的科技廠紛紛開出高薪搶人,「工地都是用3倍薪搶人,而且還是當天發現金,」疫情前每年平均引進1萬名移工,康林國際總裁李超群觀察。

 

工人樂得去蓋廠房,不僅日薪高、又不用風吹日曬雨淋,公共工程的人力益發窘迫。

 

怪象:移工引進由買方變賣方市場

最底層的老殘沒人顧,仲介喊價喊到6萬

 

為了趕工期,即使公共工程預算固定,江啟靖也只好加薪加入搶人大戰。「現在一個移工的人事成本,把就業安定費、宿舍、機票算進去,不含加班費就要4萬以上,」他直言,市場行情早已超越基本工資。


營造業只是全台陷入大搶工的縮影。多家人力仲介業者不約而同指出,史上第一次,移工引進由「買方市場」變「賣方市場」,雇主挑工再不復見,因人力需求殷切,如今平均每一位移工手上,有十幾個工作可以挑。

 

一位從事仲介業超過30年的業者指出,移工社群出現五花八門的招工手法,有的工廠為了搶人,打出只要願意來,先發一個月基本工資;若拉同伴來,公司再給3千元介紹費,都是她從未見過的現象。

 

---

移工也愈來愈挑工作,工作要早起的不去、工廠沒加班的不去、需照顧重症患者或家庭成員多的不去。

---

 

影響所及,找不到工人的公共工程,工期愈拖愈久,承包商得支付違約罰款;民間建商趕不及預售屋交期,結果購屋族拿不到新屋,加上建材等原物料漲價,買房負擔益發沉重。



中南部長照機構眼睜睜看著外籍看護跑去工地、果園領日薪,沒人照顧老人;沒有能力加薪的重症家庭,全家人只能乾著急。

 

在搶工的食物鏈裡,家有需照顧者的雇主宛如底層的「螻蟻」。

 

因為外籍家庭看護的月薪只有1萬7千元,相較產業移工,足足少了7、8千元。在移工一個拉一個下,今年前5月,外籍家庭看護轉換到工廠、工地的人數,多達1751人,是去年整年的6.1倍。

 

1751,不只代表移工人數,也代表亟待看護人力的重症、老殘家庭,正在深淵苦苦掙扎。

 

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顧問張姮燕口氣焦急地說,現在移工也知道市場缺人,有人會喊要實拿2.5萬、3.5萬;也有不肖仲介違規收取買工費,最高喊到6萬,是半年前的2.5倍,被照顧者家屬形同遭兩頭勒索。


雇主團體不斷陳情下,勞動部在8月同意提高門檻,明訂移工若想跨業轉換,須先至公立就服機構辦理,以同一工作類別為優先,假如14天內都沒有雇主承接,才可以跨業轉換。

 

但如此一來,也遭移工團體痛批,政府讓台灣人權開倒車,走回限制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的老路。

 

---

過去十年,在台移工人數從2010年底的38萬人,至今年9月已攀升至近70萬人。

---

 

但截至9月,國內社福移工今年以來已減少約1.5萬人,減幅是製造業移工(不含營造)的逾5倍,顯示長照人力缺口嚴峻。



內憂:基層勞力缺口存在已久

台灣中小企業佔98%,愈來愈仰賴移工

 

全台大搶工的亂象,近因是大投資潮造成需工孔急,加上新冠疫情阻礙出入境,新移工進不來。


但更深層的結構性因素是,自高教改革後,人人都是大學生,國內基層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存在已久,長期以來仰賴移工,補足本國勞動力的缺口。

 

近年在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的推波助瀾下,工作人口萎縮。根據內政部推估,2021年新進入職場者為32.08萬人,卻有32.91萬人退休,未來勞力缺口勢必加劇擴大,愈來愈需仰賴移工。

 

位在彰化全興工業區的隴鈦銅器,第一代老闆為了接班,決定砸錢投資自動化設備。但即使2年前新廠啟用,拋光、鑄造兩道工序卻完全找不到年輕人,只能靠移工補位。

 

走進工廠,拋光的產線上,除了一名年過半百、頭髮花白的台籍老師傅,其餘是十來個印尼移工,他們坐著高腳椅,拿著水龍頭在機台前拋光,動作整齊劃一、機械般地反覆,金屬碰撞的聲響震耳欲聾。《天下》記者必須扯開喉嚨,才能跟旁人對話。


即使2年前隴鈦新廠啟用,拋光、鑄造兩道工序卻完全找不到年輕人,只能靠移工補位。(謝佩穎攝)


隴鈦第二代、業務主管吳竟瑋解釋,水龍頭有彎曲結構,不容易自動化。連美國客戶自己的廠雖高比例自動化,還是要有工人把機器拋不好的,用人工加工。「5年內,拋光不可能完全自動化,」吳竟瑋斬釘截鐵地說。

 

但台灣產業結構98%是中小企業,有本事自動化的是少數。根據工業總會最新調查,5月疫情一來,65.53%的製造業廠商反映訂單減少,63.58%表示獲利減少,跟資通訊產業訂單滿檔的情況大異其趣。

 

吳竟瑋舉例,隴鈦配合的兩家鑄造廠,其中一家只要台灣師傅請假,那天就宣布休息,因為沒人能做澆鑄,等於產線停擺。在水五金行業,老闆們幾乎都在想,退休後就關廠,因為技能斷層的問題太嚴重。

 

水五金不是特例,傳統製造業普遍面臨找不到台灣工人的處境。李超群觀察,製造業雇主不只缺產線工人,連會維修的、會帶人的產線組長都缺。

 

 「懂CNC工具機的、會翻砂的、會機台和水電維修的,雇主願意加3千到9千元不等,加價請移工,」李超群說。

 

---

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常掛在嘴邊的話是,要是少了移工,企業出走或關廠,連本勞工作機會也會消失。

---

 

全台上千家長照機構,一樣少不了外籍移工。

 

私立龍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吳第明說,為了留下台灣員工,粗重的工作都交給移工做,包括長時間抱病人、帶病人洗澡、把屎把尿等,台灣員工負責餵食、溝通、文書,愈輕鬆愈好。

 

即使如此,愈來愈多長照機構裡的台灣員工,照樣出走。「因為長照機構給3萬,去當居家照服員,月領7萬,長照機構要不關閉、要不加薪,但家屬每個月負擔從3萬變5萬,家屬付得起嗎?」吳第明反問。


外籍家庭看護愈來愈少,家屬紛紛把人送到長照機構,但長照機構也人手不足。圖為萬華長照機構。(謝佩穎攝)


事實上,橫跨不同產業,共同的現象是,愈辛苦、愈低職業聲望的工作,少了移工,台灣社會已經無法正常運作。

 

外患:日韓端出高薪搶人

台灣只能「選人家挑剩的」?

 

當國門打開,移工一如往常魚貫地通過機場入境大廳,走進工廠和客廳,台灣缺工亂象就有解嗎?

 

很遺憾地,答案是否定的。

 

因為台灣聘雇移工的優勢漸漸在消失。

 

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力仲介業者指出,早期台灣移工就有「勞基法」保障,產業移工可以領基本工資,當基本工資調漲,移工薪資就會漲,待遇比香港、新加坡都好。

 

不過,這幾年各國給移工的薪資也在調漲。根據最新數據,台灣產業移工的薪水,在亞洲地區只贏新加坡,但差距已相差不大。



真正的衝擊,來自日本、韓國對東南亞移工打開大門。

 

日本相模女子大學、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兼任講師鄭安君指出,以前日本缺工,是從中國以技能實習生名義引進;韓國則是找中國和俄羅斯的朝鮮族。但隨中國經濟崛起,不再需要跨國勞動,日、韓為了補充勞動力缺口,把眼光投向東南亞移工,開始跟台灣爭食市場。

 

由於日、韓給移工的工資高於台灣,且日本強調同工同酬,加速台灣在移工市場被邊緣化。

 

以日本為例,中國技能實習生佔比一度超過7成,如今剩下不到2成。2019年日本開放特定技能簽證,引進外籍看護,前三大國家:越南、印尼、菲律賓,跟台灣高度重疊。

 

---

「以前去越南選工人,要100個,來400個;但現在只來90個,他們寧願去日本、韓國,我們只能選人家挑剩的,」李超群話講得直白。

---

 

另一方面,是東南亞各國國力崛起,本國經濟發展也需要勞動力,以至於人力輸出不增反減,衝擊跨國勞動力的供應。

 

泰國就是明顯的例子。泰國為了發展國內工業,提供無息貸款留下勞工,慢慢地泰勞就不來台灣。泰勞曾是台灣重大公共建設的移工主力,高峰時,國內有逾14萬人,現在只剩不到6萬。

 

「如果台灣移工政策不變,台灣3至5年就會找不到工人,」30年前幫台灣引進第一批移工的李超群示警。

 

(責任編輯:黃韵庭)


本文來自《天下雜誌》

原文見此

彰化水五金廠,印尼移工把900℃的銅液,舀進水龍頭模具上成形。因為現場太熱,要三人輪流作業。圖片來源:謝佩穎攝


文 -盧沛樺、陳育晟・天下雜誌737期

發布時間:2021-11-30


1992年,台灣立法正式開放引進外籍移工。30年來,台灣從來沒有一刻比現在更需要他們。

 

午後斜陽把淡水河口染成金色,正如火如荼興建中的淡江大橋,是名設計師哈蒂(Zaha Hadid)的遺作,完工後將是全球最長單塔斜張橋。但目前正面臨缺移工的嚴峻挑戰,「原本配額有306個移工,現在只進來109位,其他全部卡住,」承包該工程的工信工程總經理江啟靖語帶無奈。

 

政府為了改善營造業缺工,陸續鬆綁公共工程、民間工程引進移工的限制。未料5月國內疫情來得又急又猛,國門被迫封鎖,把所有移工全都鎖在國境之外。

 

新的人進不來,舊的人被搶走。


公共工程在戶外施作,要日曬雨淋,不如蓋廠辦舒服,移工愈來愈難找。圖為淡江大橋工程。(謝佩穎攝)


自中美貿易戰以來,台商一個挨一個回流蓋廠,加上台積電全台擴廠,有本事的科技廠紛紛開出高薪搶人,「工地都是用3倍薪搶人,而且還是當天發現金,」疫情前每年平均引進1萬名移工,康林國際總裁李超群觀察。

 

工人樂得去蓋廠房,不僅日薪高、又不用風吹日曬雨淋,公共工程的人力益發窘迫。

 

怪象:移工引進由買方變賣方市場

最底層的老殘沒人顧,仲介喊價喊到6萬

 

為了趕工期,即使公共工程預算固定,江啟靖也只好加薪加入搶人大戰。「現在一個移工的人事成本,把就業安定費、宿舍、機票算進去,不含加班費就要4萬以上,」他直言,市場行情早已超越基本工資。


營造業只是全台陷入大搶工的縮影。多家人力仲介業者不約而同指出,史上第一次,移工引進由「買方市場」變「賣方市場」,雇主挑工再不復見,因人力需求殷切,如今平均每一位移工手上,有十幾個工作可以挑。

 

一位從事仲介業超過30年的業者指出,移工社群出現五花八門的招工手法,有的工廠為了搶人,打出只要願意來,先發一個月基本工資;若拉同伴來,公司再給3千元介紹費,都是她從未見過的現象。

 

---

移工也愈來愈挑工作,工作要早起的不去、工廠沒加班的不去、需照顧重症患者或家庭成員多的不去。

---

 

影響所及,找不到工人的公共工程,工期愈拖愈久,承包商得支付違約罰款;民間建商趕不及預售屋交期,結果購屋族拿不到新屋,加上建材等原物料漲價,買房負擔益發沉重。



中南部長照機構眼睜睜看著外籍看護跑去工地、果園領日薪,沒人照顧老人;沒有能力加薪的重症家庭,全家人只能乾著急。

 

在搶工的食物鏈裡,家有需照顧者的雇主宛如底層的「螻蟻」。

 

因為外籍家庭看護的月薪只有1萬7千元,相較產業移工,足足少了7、8千元。在移工一個拉一個下,今年前5月,外籍家庭看護轉換到工廠、工地的人數,多達1751人,是去年整年的6.1倍。

 

1751,不只代表移工人數,也代表亟待看護人力的重症、老殘家庭,正在深淵苦苦掙扎。

 

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顧問張姮燕口氣焦急地說,現在移工也知道市場缺人,有人會喊要實拿2.5萬、3.5萬;也有不肖仲介違規收取買工費,最高喊到6萬,是半年前的2.5倍,被照顧者家屬形同遭兩頭勒索。


雇主團體不斷陳情下,勞動部在8月同意提高門檻,明訂移工若想跨業轉換,須先至公立就服機構辦理,以同一工作類別為優先,假如14天內都沒有雇主承接,才可以跨業轉換。

 

但如此一來,也遭移工團體痛批,政府讓台灣人權開倒車,走回限制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的老路。

 

---

過去十年,在台移工人數從2010年底的38萬人,至今年9月已攀升至近70萬人。

---

 

但截至9月,國內社福移工今年以來已減少約1.5萬人,減幅是製造業移工(不含營造)的逾5倍,顯示長照人力缺口嚴峻。



內憂:基層勞力缺口存在已久

台灣中小企業佔98%,愈來愈仰賴移工

 

全台大搶工的亂象,近因是大投資潮造成需工孔急,加上新冠疫情阻礙出入境,新移工進不來。


但更深層的結構性因素是,自高教改革後,人人都是大學生,國內基層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存在已久,長期以來仰賴移工,補足本國勞動力的缺口。

 

近年在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的推波助瀾下,工作人口萎縮。根據內政部推估,2021年新進入職場者為32.08萬人,卻有32.91萬人退休,未來勞力缺口勢必加劇擴大,愈來愈需仰賴移工。

 

位在彰化全興工業區的隴鈦銅器,第一代老闆為了接班,決定砸錢投資自動化設備。但即使2年前新廠啟用,拋光、鑄造兩道工序卻完全找不到年輕人,只能靠移工補位。

 

走進工廠,拋光的產線上,除了一名年過半百、頭髮花白的台籍老師傅,其餘是十來個印尼移工,他們坐著高腳椅,拿著水龍頭在機台前拋光,動作整齊劃一、機械般地反覆,金屬碰撞的聲響震耳欲聾。《天下》記者必須扯開喉嚨,才能跟旁人對話。


即使2年前隴鈦新廠啟用,拋光、鑄造兩道工序卻完全找不到年輕人,只能靠移工補位。(謝佩穎攝)


隴鈦第二代、業務主管吳竟瑋解釋,水龍頭有彎曲結構,不容易自動化。連美國客戶自己的廠雖高比例自動化,還是要有工人把機器拋不好的,用人工加工。「5年內,拋光不可能完全自動化,」吳竟瑋斬釘截鐵地說。

 

但台灣產業結構98%是中小企業,有本事自動化的是少數。根據工業總會最新調查,5月疫情一來,65.53%的製造業廠商反映訂單減少,63.58%表示獲利減少,跟資通訊產業訂單滿檔的情況大異其趣。

 

吳竟瑋舉例,隴鈦配合的兩家鑄造廠,其中一家只要台灣師傅請假,那天就宣布休息,因為沒人能做澆鑄,等於產線停擺。在水五金行業,老闆們幾乎都在想,退休後就關廠,因為技能斷層的問題太嚴重。

 

水五金不是特例,傳統製造業普遍面臨找不到台灣工人的處境。李超群觀察,製造業雇主不只缺產線工人,連會維修的、會帶人的產線組長都缺。

 

 「懂CNC工具機的、會翻砂的、會機台和水電維修的,雇主願意加3千到9千元不等,加價請移工,」李超群說。

 

---

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常掛在嘴邊的話是,要是少了移工,企業出走或關廠,連本勞工作機會也會消失。

---

 

全台上千家長照機構,一樣少不了外籍移工。

 

私立龍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吳第明說,為了留下台灣員工,粗重的工作都交給移工做,包括長時間抱病人、帶病人洗澡、把屎把尿等,台灣員工負責餵食、溝通、文書,愈輕鬆愈好。

 

即使如此,愈來愈多長照機構裡的台灣員工,照樣出走。「因為長照機構給3萬,去當居家照服員,月領7萬,長照機構要不關閉、要不加薪,但家屬每個月負擔從3萬變5萬,家屬付得起嗎?」吳第明反問。


外籍家庭看護愈來愈少,家屬紛紛把人送到長照機構,但長照機構也人手不足。圖為萬華長照機構。(謝佩穎攝)


事實上,橫跨不同產業,共同的現象是,愈辛苦、愈低職業聲望的工作,少了移工,台灣社會已經無法正常運作。

 

外患:日韓端出高薪搶人

台灣只能「選人家挑剩的」?

 

當國門打開,移工一如往常魚貫地通過機場入境大廳,走進工廠和客廳,台灣缺工亂象就有解嗎?

 

很遺憾地,答案是否定的。

 

因為台灣聘雇移工的優勢漸漸在消失。

 

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力仲介業者指出,早期台灣移工就有「勞基法」保障,產業移工可以領基本工資,當基本工資調漲,移工薪資就會漲,待遇比香港、新加坡都好。

 

不過,這幾年各國給移工的薪資也在調漲。根據最新數據,台灣產業移工的薪水,在亞洲地區只贏新加坡,但差距已相差不大。



真正的衝擊,來自日本、韓國對東南亞移工打開大門。

 

日本相模女子大學、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兼任講師鄭安君指出,以前日本缺工,是從中國以技能實習生名義引進;韓國則是找中國和俄羅斯的朝鮮族。但隨中國經濟崛起,不再需要跨國勞動,日、韓為了補充勞動力缺口,把眼光投向東南亞移工,開始跟台灣爭食市場。

 

由於日、韓給移工的工資高於台灣,且日本強調同工同酬,加速台灣在移工市場被邊緣化。

 

以日本為例,中國技能實習生佔比一度超過7成,如今剩下不到2成。2019年日本開放特定技能簽證,引進外籍看護,前三大國家:越南、印尼、菲律賓,跟台灣高度重疊。

 

---

「以前去越南選工人,要100個,來400個;但現在只來90個,他們寧願去日本、韓國,我們只能選人家挑剩的,」李超群話講得直白。

---

 

另一方面,是東南亞各國國力崛起,本國經濟發展也需要勞動力,以至於人力輸出不增反減,衝擊跨國勞動力的供應。

 

泰國就是明顯的例子。泰國為了發展國內工業,提供無息貸款留下勞工,慢慢地泰勞就不來台灣。泰勞曾是台灣重大公共建設的移工主力,高峰時,國內有逾14萬人,現在只剩不到6萬。

 

「如果台灣移工政策不變,台灣3至5年就會找不到工人,」30年前幫台灣引進第一批移工的李超群示警。

 

(責任編輯:黃韵庭)


本文來自《天下雜誌》

原文見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