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人權就沒生意!9成永續百強聽過「企業人權」,製造業「最佛心」
Jan 09 ,2024

▲全台首次「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」,9成永續百強聽過「企業人權」,其中過半已展開盡職調查。



台灣首份企業人權問卷解析,天下永續百強企業已開始做人權盡職調查,甚至允許移工自由轉職。改變背後,攸關未來企業的新型態競爭力。

 

2011年,聯合國開始將人權保護和企業搭上線。2023年底,屢屢領跑ESG議題的歐盟,議會預告將完成「人權盡職調查」的立法。

 

最快,2026年,歐盟大型企業就會將供應鏈的童工、強迫勞動等人權議題,列入法定稽查範圍。

 

從自願改善到法律強制規範,迎向人權浪潮,台灣企業準備好了嗎?

 

《天下》因此針對2023年天下永續公民獎100強企業,進行全台首次「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」。

 

聯合國鑑別的人權相關風險有十項,包括:使用者隱私保護、人身自由與安全、工作與勞動條件保障、健康權、言論與表達自由、集會與結社自由、禁用童工、反歧視與反騷擾、強迫勞動、家庭生活權。


保護勞動人權,製造業跑最快


當企業被問到,認為哪些是最重要的三大風險?永續百強意見頗為一致,分別為:工作與勞動條件保障25.1%、反歧視與反騷擾22.7%、使用者隱私保護15.5%。


唯一例外的是「外商」,該組調查的前三名風險變成:反歧視與反騷擾、人身自由與安全、強迫勞動。

 

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、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福特分析,這結果顯見,外商企業因為在多國設點,對種族衝突的反歧視、涉及人身安全的社會治安,較為敏感。

 

在人權議題知曉度部份,永續百強企業是否聽過「企業人權盡職調查」概念,或已在內部和供應鏈展開盡職調查?近9成(63家)聽過,且其中有55.6%在內部進行盡職調查。


甚至,有超過三分之二企業已展開對供應商的人權稽查,當中,又以大型企業和製造業的動作最快。


不再有企業扣押移工護照


在移工議題上,近3成永續百強企業聘用藍領外籍移工,平均約佔公司整體員工11.2%。製造業更是近半雇用移工。

 

其中,81%允許移工自由轉職,61.9%由公司支付仲介費、訓練費、機票等來台開銷。而且,全數企業都讓移工保管自己的護照,跟坊間不時傳出的苛待移工負面新聞,似乎有所落差。



「廖福特認為,有這麼多企業肯幫忙支付移工相關費用,頗出乎意料,「到底是真的全額支付、還是代墊(以後要還)?」恐怕還需釐清。」


畢竟,倘若企業如此佛心,往後就是一筆固定成本。

 

在勞資糾紛爭議上,高達97.1%永續百強企業,設置利害關係人信箱或匿名專線等相關機制。

 

除了電話和郵件,不少企業在內網、布告欄、公共區域,都提供檢舉管道,甚至不乏QR code、線上表單、多國語言等便利介面。更有積極的業者,另聘第三方單位管理舉報平台。

 

從這份全台首見的「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」,整體看來,規模較大的製造型產業,對人權最具警覺意識,且積極響應。

 

廖福特指出,政府已對商業與人權的趨勢展開討論與因應,甚至研議調整法令,台灣企業若不趕緊迎頭跟上,未來恐落入「無人權,無生意」的困境。



資料來源:CSR@天下

原文見此

▲全台首次「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」,9成永續百強聽過「企業人權」,其中過半已展開盡職調查。



台灣首份企業人權問卷解析,天下永續百強企業已開始做人權盡職調查,甚至允許移工自由轉職。改變背後,攸關未來企業的新型態競爭力。

 

2011年,聯合國開始將人權保護和企業搭上線。2023年底,屢屢領跑ESG議題的歐盟,議會預告將完成「人權盡職調查」的立法。

 

最快,2026年,歐盟大型企業就會將供應鏈的童工、強迫勞動等人權議題,列入法定稽查範圍。

 

從自願改善到法律強制規範,迎向人權浪潮,台灣企業準備好了嗎?

 

《天下》因此針對2023年天下永續公民獎100強企業,進行全台首次「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」。

 

聯合國鑑別的人權相關風險有十項,包括:使用者隱私保護、人身自由與安全、工作與勞動條件保障、健康權、言論與表達自由、集會與結社自由、禁用童工、反歧視與反騷擾、強迫勞動、家庭生活權。


保護勞動人權,製造業跑最快


當企業被問到,認為哪些是最重要的三大風險?永續百強意見頗為一致,分別為:工作與勞動條件保障25.1%、反歧視與反騷擾22.7%、使用者隱私保護15.5%。


唯一例外的是「外商」,該組調查的前三名風險變成:反歧視與反騷擾、人身自由與安全、強迫勞動。

 

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、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福特分析,這結果顯見,外商企業因為在多國設點,對種族衝突的反歧視、涉及人身安全的社會治安,較為敏感。

 

在人權議題知曉度部份,永續百強企業是否聽過「企業人權盡職調查」概念,或已在內部和供應鏈展開盡職調查?近9成(63家)聽過,且其中有55.6%在內部進行盡職調查。


甚至,有超過三分之二企業已展開對供應商的人權稽查,當中,又以大型企業和製造業的動作最快。


不再有企業扣押移工護照


在移工議題上,近3成永續百強企業聘用藍領外籍移工,平均約佔公司整體員工11.2%。製造業更是近半雇用移工。

 

其中,81%允許移工自由轉職,61.9%由公司支付仲介費、訓練費、機票等來台開銷。而且,全數企業都讓移工保管自己的護照,跟坊間不時傳出的苛待移工負面新聞,似乎有所落差。



「廖福特認為,有這麼多企業肯幫忙支付移工相關費用,頗出乎意料,「到底是真的全額支付、還是代墊(以後要還)?」恐怕還需釐清。」


畢竟,倘若企業如此佛心,往後就是一筆固定成本。

 

在勞資糾紛爭議上,高達97.1%永續百強企業,設置利害關係人信箱或匿名專線等相關機制。

 

除了電話和郵件,不少企業在內網、布告欄、公共區域,都提供檢舉管道,甚至不乏QR code、線上表單、多國語言等便利介面。更有積極的業者,另聘第三方單位管理舉報平台。

 

從這份全台首見的「供應鏈人權議題問卷調查」,整體看來,規模較大的製造型產業,對人權最具警覺意識,且積極響應。

 

廖福特指出,政府已對商業與人權的趨勢展開討論與因應,甚至研議調整法令,台灣企業若不趕緊迎頭跟上,未來恐落入「無人權,無生意」的困境。



資料來源:CSR@天下

原文見此